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数据出炉,美中日三国的经济总量呈现断崖式差距:美国14.93万亿美元,日本2.11万亿美元,咱中国达到9.19万亿美元。
这个数据背后,三国走了三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。美国靠进口暴跌换来数据反弹,日本陷入增长乏力困境,而咱中国却实实在在实现了5.3%的经济增长,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化。
美国经济:表面繁荣藏隐患
美国上半年GDP达到14.93万亿美元,稳坐全球第一宝座。但这个数据背后有个小秘密:增长不是靠生产力提升,而是进口暴跌30%换来的。
怎么回事呢?原来在GDP核算中,进口是减项,出口是加项。美国进口大幅缩减,贸易逆差缩小,反而让GDP数据好看了。
这种增长就像一个人靠少吃减肥,看起来瘦了,实际上不健康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衡量美国内生动力的关键指标:
私人国内最终购买仅增长1.2%,连续三个季度回落。劳动力市场也不乐观,5-7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仅10.6万个,远低于前三个月。
美国还面临债务规模扩张、利息支出膨胀、财政赤字扩大等结构性问题。所以说美国这个全球经济老大,位置坐得并不轻松。
日本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。上半年日本GDP只有2.11万亿美元,从前三名直接滑到第四,被德国反超。
日本经济面临的是结构性困境。老龄化社会不断加剧,严重抑制了社会经济活力,导致生产力不足、劳动力短缺。
另一方面,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受到双重打击:一方面美国对日本汽车征收15%的超高关税,导致丰田减少约180亿美元利润;
另一方面咱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,也影响了日本汽车全球销售。日本能卖的东西越来越少,需要买的东西却越来越多,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。
日本经济掉队,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。
中国经济:实实在在的增长
咱中国上半年GDP达到9.19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5.3%。这个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,比美国1.9%的增速高出一大截。
更重要的是,咱中国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增长,不是靠数字游戏。全国夏粮产量2995亿斤,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。
工业生产稳步增长,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2%,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.6%。服务业回升态势明显,同比增长5.5%,比一季度加快0.2个百分点。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0%,连续四个季度回升。这些数据说明咱中国的经济基础扎实,增长有质量有效益。不像某些国家,数据好看但实际增长乏力。
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个疑问:为什么咱中国实际增速比美国高那么多,但美元计价的GDP差距反而扩大了?
这主要是因为汇率波动和通胀差异。上半年人民币有所贬值,加上咱中国物价涨幅低于美国,使得GDP换算为美元后相对缩水。
美国上半年通胀水平较高,名义GDP增速达到4.4%,其中2.5%是通胀带来的。而咱中国名义增速为3.1%,实际增速为5.4%,通胀贡献为-2.3%。
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按实际购买力计算,咱中国的经济增长远远优于美国,但因为汇率和通胀因素,以美元计算的GDP差距暂时扩大了3600亿美元。
判断经济实力不能光看总量,还要看经济结构和质量。在这方面,咱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。
上半年,咱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5%,远远高于整体工业增速。高端智能产品供给持续扩大,3D打印设备、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.1%、35.6%。
特别是服务器产量,因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兴起和应用,需求暴增,带动产量增长1.3倍。这些数据说明咱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持续优化,新质生产力不断成长壮大。
美国的增长则主要依靠消费和高科技投资,但高利率环境已经对房地产市场和制造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。谁的经济更健康,一目了然。
未来展望:中国潜力更大
展望未来,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各不相同。美国面临债务规模扩张、利息支出膨胀、财政赤字扩大等结构性问题。日本则要应对老龄化社会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的挑战。
咱中国虽然也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压力、提升居民内需消费、解决地产行业低谷及地方隐性债务等问题,但咱们的优势更明显。
咱有完整的产业体系,有庞大的内需市场,有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,还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。这些因素结合起来,就是咱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底气。
在全球经济中,咱中国的贡献比美日更加实在。上半年,咱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站稳21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2.9%,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。
更重要的是,咱中国积极扩大进口,上半年进口额达8.8万亿元,中国大市场持续为全球发展贡献巨大力量。
免签“朋友圈”持续扩容,离境退税政策优化实施,“中国游”、“中国购”热度不断攀升。
自今年6月12日起,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5个,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增长53.9%。这些开放举措,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动力。
中美日三国的GDP数据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三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态。美国表面光鲜但内生动力不足,日本陷入停滞困境,咱中国则稳步前进,质量越来越高。
看经济不能光看总量,还要看结构、看质量、看潜力。在这些方面,咱中国都有明显优势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优势会逐渐反映在经济总量上。
全球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,传统的GDP比较方式已难以完全反映国家间真实的经济竞争力。
咱中国不追求简单的数字超越,而是追求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益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这条路,咱们走对了。
参考资料:
《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.3%机构关注下半年三大主线》——中国经营报
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